![]()
虽然乐视创始人贾跃亭身在国外,但国内乐视的故事仍在继续。作者 |编辑孙萌丨于妮来源|野马财经10月13日,乐视超级卫视发布《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信》微博上。 2022年8月,乐视网三年来首次指控这家代工公司存在合作纠纷。乐视网在公开信中痛斥称,其在双方合作及后续债务清偿过程中使用各种“花式操作”规避债务,且损失和清算没有下限。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熊猫”)曾是央企中国电子的三级子公司,后更名为“南京敬业家电有限公司”。 。但从“天眼查”的股权渗透来看,敬业家居应用之间的股权关系与中国电子的关系没有变化。来源:天眼查 截至发稿,敬业家电和中电熊猫的上级单位尚未回应,清算流程仍在进行中。 01 两次“手撕”熊猫 这场商业纠纷始于2019年,当时乐视委托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为其制作电视。资料来源:乐视视频官方微博 2019年初至2022年3月,乐视委托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生产40万台电视,采用“预定金+全额付款发货”模式,采购金额约4.5亿元。但合作社部分新品上市售价不足一吨,频频出现横竖线、屏幕漏光等问题,屏幕故障率接近20%。公开信指出,统计发现两款43英寸机型的液晶屏不良率高达80%左右,这意味着值得注意的是,良品率仅接近20%,高于不到2%的正常行业水平。该数字严重违反了合同约定的1.8%质量标准,构成重大质量事故。面对大量用户投诉和售后服务压力,被迫自行垫付资金完成屏幕更换和发动机更换,导致主机厂必须承担经济损失。根据法院判决,中电熊猫需向乐视网支付1495万元,但乐视网通过一系列操作规避了赔偿。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月,乐视网通过官方微博“炮轰”CEC熊猫发布公开信,指责其他方代工产品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并阻挠售后事宜。 2022年10月,在质量纠纷未解决的情况下,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裁员、关闭工厂,并切断与乐视的售后和沟通渠道。 2024年1月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以下简称“朝阳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法院首次(即“一审”)判决中国电子熊猫公司及东莞分公司向乐融智信全资子公司天津智龙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支付赔偿金1347.21万元。随后,诉讼双方均不服,分别提起上诉。 2024年6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三中院”)维持一审判决。然而,就在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4天,中电熊猫宣布于2024年2017年6月21日更名为“敬业家电”,试图推翻“中国电子熊猫”的央企标签。为此,乐视再次实施了根据该法,要求敬业家电及其东莞分公司自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承担合同纠纷并承担保修费用。2025年6月30日,朝阳市人民法院判决敬业创新有限公司。元。即使法院已做出三份判决书,乐视网仍没有收到赔偿。乐视网表示,公司已多次向南京当地有关部门、中国电子纪检监察部门以及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和企业账款结算的国家相关部委汇报了熊猫电子此事。收到的答复是不会处理或者要等待法院执行。 2025年9月1日,敬业家电被关联公司东莞市中电熊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破产。乐视与中电熊猫的债务纠纷或将影响上市公司南京熊猫(600775.Sh),港股为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553.HK)。南京熊猫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1996年上市),是我国电子行业的骨干企业。主要从事现代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天眼查数据显示,敬业家电(原:中国电子熊猫)由熊猫电子集团(持股61.46%)和南京熊猫(持股35.97%)控股,两家公司均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这里为东嘎拉电子)通过中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控制。 在敬业家具破产之际,南京熊猫全资子公司已申请破产,这家以“熊猫”品牌赞助的代工厂或将彻底退出市场。南京熊猫和敬业家电均属于中国电子系统。两党有租赁厂房、收购原材料等关联交易。乐视在公开信中质疑,南京熊猫以每台3元的价格让中电熊猫使用“熊猫”商标(20年19日至2022年累计收取费用不足50万元),但中电熊猫生产的电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南京熊猫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依据。乐视指责上述两家公司涉嫌利润转移。来源:乐视官方微博。目前,南京熊猫尚未对乐视网的指控做出回应。乐视回应称,针对对方申请破产,公司申请维持其所持股份,并将关注南京当地法院的破产结果。尽管官司激烈,乐视电视业务仍欠逾10亿元债务。乐视公开信承认他感到非常内疚。但事实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电视已经很难激发消费者的热情。据第一财经报道,乐视超级电视凭借创新的互联网模式和性价比,成为2013年至2016年国内智能电视市场的主要玩家。巅峰时期年销量达到近600万台,位居市场前三名。如今,与六年前相比,乐视电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其市场地位也变得更加遥远。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5日,中国内地电视市场线上线下渠道均未进入前20名榜单。 2019年,乐视超级电视一度跻身互联网电视行业20强品牌榜单。某研究机构电视产业链资深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出货量统计来看,乐视电视并没有出现在电视行业中。各大品牌。乐视电视通常与其他品牌放置价值在2%左右。国内电视市场品牌整合效果明显,前八品牌出货量份额保持在95%以上。近年来,乐视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乐视网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乐视网总营收7287.92万元,同比下降7.36%。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16.56%,销售毛利率31.15%。该公司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往年产生的带息债务与今年融资成本较高有关。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应付账款为28.94亿元,主要为欠供应商及服务商款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范围内的其他流动负债合并报表金额36.76亿元,主要来源于公司近年来向非金融企业借款。来源:罐头照片库 02 OEM 生意好做吗?这场纠纷似乎是两家公司针对帕吉坦的个人恩怨,也引发了OEM行业的公开争议。 OEM,即贴牌生产模式。资深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国内企业采用OEM制造模式相当普遍,最关键的是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以乐视网为例。目前合作的这些代工厂被曝光为“业内拥有成熟电视生产线的企业”。此类工厂通常拥有健全的质量控制流程、标准化的制造设备以及提供顶级品牌的长期经验。理论上,他们会避免CEC Panda式的“翻车质量”。但现实中,仍有大量品牌遭遇“松动”控制”:有的代工厂偷偷更换hilaw材料以降低成本,有的因后期技术迭代导致产品性能不达标,甚至像中电熊猫这样“收了钱却不做事”,最终让品牌吞下了售后和债务的双重苦果。显然,代工模式具有“效益效率”。对于初创企业或轻品牌来说,代工可以节省75%以上的工厂和设备投资,让资金 专注于研发和营销。在植物性零食赛道上,代工厂灵活的产能使新产品上市周期缩短了40%,可以快速试错推向市场。这种“轻装上阵”的灵活性是OEM热衷互联网进攻的主要驱动力。但硬币的另一面也存在风险。乐视电视20%的屏不良率(行业正常水平低于2%) 不仅需要它支付超过14英里上万元的售后费用,也严重损害了用户的信任;收入来源更加隐蔽。 OEM成本通常占出厂价的50%-65%。如果销量不可否认地达不到预期,品牌就可能陷入“卖得越多,亏损越多”的陷阱。不过,乐视网也在努力改变。据该公司介绍,乐视网目前正在与业内拥有成熟电视生产线的公司合作。 OEM 模式是否可取?也许仍然需要监管来制定规则。更重要的是,品牌需要培育“甲方心态”,从“下单者”转变为“品控伙伴”:要么像小米一样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平台,分担代工风险;或者像苹果对品控“零容忍”的态度,因为质量问题直接更换合作伙伴。 03 《甄嬛传》的繁荣富贵还能持续多久?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创始人是贾跃亭。 2010年8月1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0年7月21日从深交所退市。2022年4月,赴美创办法拉第未来(FFIE)的贾跃亭被免去公司CEO职务。与此同时,法拉第未来还因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交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而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回到中国,自2017年债务危机爆发以来,贾跃亭和乐视名下的多处房产被拍卖。从2020年开始,LE视频将频繁出售资产并自行买卖专利。其中,仅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贾跃亭持有的乐视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5349.8万股股票就被出售6次,总交易金额8986.82万元。 2021年下半年,首家世茂公三购物中心开业乐视控股以16.45亿元被出售;同年11月30日,乐融大厦也被北京恒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5.73亿元拍卖价格接管。一方面频频变卖资产自救,另一方面又传出“安居乐业”的传闻。 2022年以来,一直有传言乐视网成为“职场中的职场”,员工400人,每周工作三天,月薪2.2万,社保全额,甚至自称“比养老金还稳定”。 2022年,乐视品牌官方回应称,事实上,《甄嬛传》为乐视网带来的收入不到5%,加上乐视新增的收入,这一比例还不到2%。去年,租金仅占乐视网收入的6%。当时,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乐视CEO张伟表示,乐视目前有400名员工,但并不依赖《甄嬛传》。他还表示:“《甄嬛传》有一定收入,但不足以养活一家400人的公司。”张伟还表示,乐视视频和乐视电视都有自己的收入和广告收入,这是多年来的传统收入。乐视视频目前还与其他第三方合作有MCN、小节目等收入,乐视电视有智能硬件的收入。 “乐视视频”也在官方微博上发文称,“如果2018年不把版权卖给花儿,乐视现在就满血复活了,乐视视频也可以安心生活了。”事实上,乐视不仅仅依靠《甄嬛传》生存,乐视还有《芈月传》、《红高粱》、《鸡毛满天飞》等 更多精彩影视剧的播出权,以及各种内容的收入。图片来源:CAN GALLERY 对于“关爱老人”的说法,乐视insiders近日否认该消息不实。员工工作四天半,其余的都只是谣言。这一切的源头来自14年前的一部老剧《甄嬛传》。公开资料显示,《甄嬛传》总制作成本约8000万元,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华尔影视、尚世影业、新格拉四家公司联合投资。 2012年3月,《甄嬛传》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正式开播。随后,乐视以2000万元购买了该剧的独家网络播放权。然而,随着乐视陷入经营困境,《甄嬛传》的版权被抢注到优酷视频上。 2018年,优酷买下《甄嬛传》版权后,一周贡献了1.5亿观看量,直接击败了当时推出的多部新剧。据《财经圈》报道,除了影视剧播放权收入,乐视网还有各类内容收入。热门电视剧经常会遇到过多的“二次创作”内容。乐视网选择积极接受并与平台合作。例如,这些版权资源以二次创作素材的形式出现在快手云刀中,方便用户创作。此外,乐视网还尝试拓展新业务,其中就包括智能生态产品。 2023年4月,介绍李晓伟,乐视智能生态系统执行副总裁; “在内容+应用上,乐视拥有乐视视频、乐视大屏应用;在平台和终端上,乐视拥有超过1000万台乐视超级电视和乐视智能生态产品。乐视智能生态系统拓展为智能客厅、智能厨房、智能卧室、智能安防、智能卫浴五个主要细分场景。尽管如此,乐视扭亏为盈并不容易。 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根据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乐视网已16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乐视网的现状与老人的“幻想”类似。使用过去时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当实习生还在追潮流的时候,这家公司用《甄嬛传》证明了:有时候,“请勿打扰”才是最高级的生存智慧。您认为乐视该如何走出困境?在评论区留言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