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安·世界流感日】这里给您一些提示。专家提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5 09:41
“我刚刚逃离A流,怎么就被抓到B流了?” “孩子刚发烧,全家就‘中’了”……每年秋冬,这样的困惑总能引起不少共鸣。 2025年世界流感日即将到来,我们将用知识打破防控误区,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科学防护方案。误区:别让“想当然”拖累防控成效。流感预防和控制的第一个障碍通常是认知偏差,其中最常见的是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淆。从病原学角度来看,两者是不同程度的“对手”:普通感冒往往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引起,而流感的“罪魁祸首”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后者比前者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这种差异直接体现在症状表现:普通感冒起病较轻,症状集中在鼻咽部,如鼻塞、流鼻涕、轻度咽痛,多数为低烧,5-7天可自愈;但流感“来势汹汹”,短时间内出现38.5℃以上高烧,并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严重时会影响饮食和睡眠。更重要的是,流感会引起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对于成人、婴儿和慢性疼痛患者来说,这些并发症可能是“隐形杀手”。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得一次流感就万事大吉了”。甚至有人认为“感染后的免疫力比疫苗更有效”。它忽视了流感病毒的特点——分型复杂、变异能力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四型D、A、B型主要威胁人类健康,引起季节性流行。人体感染某种类型时产生的抗体通常对其他类型无效。患者在同一流行病期间两次感染流感的情况很常见,例如先感染流感,康复后又感染乙型流感。场景指引:三大场景精准规避与管控 * 家庭场景:多子女家庭防护指引。家庭是流感传播的主要场所,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当孩子在家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时: • 建立物理屏障:安排一名家庭成员专职照顾孩子,照顾者全程佩戴医用口罩,与孩子保持1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孩子单独居住,并用屏风划分独立的活动区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 细致消毒、通风:桌杯、水杯专人专用,玩具、门把手等高接触物品每日消毒、擦拭;儿童的呕吐物和分泌物应用纸巾包裹并扔掉。坚持“每天通风两次”,每小时至少通风30分钟。新鲜空气是最经济的防治方法。 *学校场景:孩子们的续课和保护均衡。学校和日常机构是流感聚集性流行的热点地区。防控关键是“早发现、早隔离”。 • 复课严格标准:孩子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后,必须在48小时内完全消失后方可返校。孩子生病时不应上课。如果您的孩子持续高烧超过3天且呼吸困难,则需要立即就医吃了医疗护理。 • 加强学校防护:定期打开教室窗户通风,鼓励孩子课间外出活动。教导儿童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学生发烧时应引起注意。立即向老师报告,不要与生病的同学密切接触或照顾。流感流行期间,如果班级感染人数较多,建议孩子戴口罩上学。 * 医疗场景:防止交叉感染的做法。医院发热门诊病原菌密集,就诊期间做好防护: 降低感染风险:就诊前网上预约,缩短现场等候时间;患者及陪同人员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接触内部删除它们时。 • 就医后的清洁:回家后立即更换衣服,并用肥皂和流水洗手至少20秒。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抗病毒药物应遵医嘱使用,避免盲目用药而延误病情。核心防线:三件事筑起坚固的免疫屏障 1、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防控流感最关键的方法。根据北京市疫情特点,每年9月至10月为最佳接种时间。如果目前尚未接种疫苗,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应尽快接种。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记住“七步洗手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 3、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蛋、奶等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坚持适度运动,改善呼吸阻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流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侥幸思维和防控误区。让我们消除认知误区,将科学防护融入日常生活。每个人都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的第一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