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的11月23日,是中国航空史上重要的一天。在渤海湾凛冽的海风中,一架黄色涂装的歼15战斗机成功钩住了辽宁舰甲板上的阻拦索,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舰载机起降技术的国家之一。这架飞机就是第一架自主研制的舰载机——歼15“飞鲨”。舰载机和陆基机有很大的区别。它需要在飞机的飞行甲板上起飞和降落,这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和经验。中航沉飞集团董事长罗阳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覆盖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歼15成功上舰前几天,罗阳登上辽宁舰参加机载飞机和着舰训练。他连续7天几乎没有休息最终因服药过量而死亡。临死前,他给妻子打电话说:“任务结束了,我很高兴。”随着歼15的研制成功,中国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歼15系列不断演化,衍生出歼15T、歼15D等多个型号家族,为我国作战力量体系化作战能力提供坚实支撑。罗阳的精神启发了后续的研究工作和发展,特别是“猎鹰”项目的推进。 “猎鹰”是中型四代机,具有多任务、安全性高、作战半径大等特点。研发团队与时间赛跑,克服重重困难,按时一一完成项目节点。 “猎鹰”最终演变为J-35。这款隐身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深海防御转型的关键装备e. J-35采用一体化设计,具有空中优势和水面作战能力。具有优越的空中隐身、远程对地攻击、多源感知、系统集成和弹滑兼容等特点。空军J-35A以空中效率作战为主,兼顾面战,主要执行夺取和维持空中效率的任务。